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空氣污染呈現出多種污染類型的復雜態勢。而空氣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峻也引起了政府和市民的高度關注,25日下午,記者隨呼和浩特市環保局走訪了三家供暖企業、機動車尾氣排放路檢路查和機動車尾氣檢測站,實地了解首府治理大氣污染的舉措。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為了有针对性的开展空气中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开展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源解析工作,分析出了空气污染颗粒的来源比例,从而為下一步有重点地防治大气污染给出了科学依据。呼和浩特市一方面依据以上数据,一方面下大力气从大气污染源头截断和控制污染颗粒的排放,全力呵护青城的蓝天白云和清新空气。
優化產業布局 淘汰落后產能
目前,呼和浩特市叁产比重已近60%,城市二环路内的工业项目基本外迁完毕。下一步要继续优化产业布局,从根本上减少主城区污染物排放。对新型重化工业,在严格环评标准的前提下,集中布局托克托—清水河工业集中区。主城区周边几个工业园区,金山。鸿盛园区已定位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再上马一般类工业项目。沙尔沁工业新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玉泉区、回民区工业园区主要是提升产业层次,实现转型发展。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力度。
加快城中村、城边村改造工程
為解决城中村、城边村“家家冒烟”问题,呼和浩特市计划投资1140亿元,3年内全部完成115个村、涉及27万人的城中村改造任务。2013年,实施43个城中村和已啟动的棚户区改造,完成动迁面积1400万平方米,投资约73.6亿元。目前,已经完成各类房屋产前面积约800万平方米。
燃气供热锅炉
多措并举治理供热锅炉
实施“气化呼和浩特”工程。从今年起,呼和浩特市决定投资50亿元,对二环路以内所有燃煤锅炉进行煤改气,到2015年底前完成市区259座分散锅炉煤改气,改造供热面积3239万平方米,实现二环路内“无煤化”。同时,新建供热锅炉必须全部為燃气锅炉,不允许建设燃煤锅炉。今年,呼和浩特市已完成64座分散供热锅炉房煤改气任务,改造供热面积280.4万平方米。
拆并改造供热锅炉和推进集中供热。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累计拆除分散式燃煤供热锅炉1400多台。2013年,完成43台燃煤锅炉的拆除任务,完成11台锅炉除尘器改造,完成5台锅炉脱硫设施改造。
加大供热锅炉监管力度。严格实施责任人驻厂、日查、周巡及突击检查制度。在此基础上,近日来,呼和浩特市环保局组织执法人员和市四区环保局对市区内的生产锅炉和供暖锅炉公司开展冬季污染物排放专项执法检查,同时,严禁带病和擅自停止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杜绝超标排放、偷排和冒黑烟现象发生。一经查实,按照恶意排污处理,并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形成处罚。
干净整洁的供热锅炉房
锅炉控制间
加大城市扬尘控制力度
要求所有建筑工地必须上防尘网,从严治理渣土运输车辆,监会推进机扫车、清洁车的使用,减少扬尘污染。对大青山南坡6家採石场、40家石灰及腻子粉加工厂、30家碎石场进行清理整顿,治理扬尘污染。同时,下决心对过去存在多年的103省道两侧煤炭市场进行了彻底清理。下一步,呼和浩特市要对全市发电厂、热源厂的煤灰场进行防渗、防扬尘治理,对二环路内的煤灰场全部採取封闭措施,对部分旗县电厂的大型煤灰堆放场实施异地建场,规范管理。
检查车辆环保标志
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
对在用机动车全面实行环保标志管理,加强对在用机动车进行年度排气检测的管理,对“黄标车”实施交通管制,大力治理环保超标车辆,加强路检路查执法工作,有效控制呼和浩特市机动车辆排气污染。
建立空气污染预警机制,制定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应急预案
10月底,呼和浩特市编制完成了《呼和浩特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暂行)》,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按照预警等级,确定了相应的应急措施。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实行区域统一预警,联动应急响应等措施,达到减少或避免重污染天气持续发生的目的。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呼和浩特市在有限的资源下,充分调度、合理配置,在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道路上又走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