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将建立并推行统一的低碳产物认证制度
绿色焦点
经济参考报
2015-11-12
1174 浏览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制订的《低碳产物认证管理办法(暂行)》和相关技术支撑文件将于近期发布。届时,全国统一推行的、自愿性的低碳产物认证制度将在我国实施。
多种认证并存并不排他
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我国近几年已实行了多项节能、环保产物认证。
在节能产物方面,2006年,国家&濒诲辩耻辞;十一五&谤诲辩耻辞;规划纲要即明确,推行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和节能产物认证制度。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对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也提出,鼓励和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能效标识2级以上或有节能产物认证标志的多款商品。
据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唐丁丁介绍,早在2009年,该中心就启动了&濒诲辩耻辞;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物&谤诲辩耻辞;认证的研发工作。一年后,环保部发布了4项产物的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物标准。
对于目前节能产物、环保产物和未来低碳产物的多重认证体系,国内质检系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解释道,对于消费者而言,节能产物侧重于节约用能成本(如电价、水价等),环保产物侧重于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如木地板的甲醛等),而低碳产物则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环保部的&濒诲辩耻辞;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物&谤诲辩耻辞;仅局限在家用制冷器具、家用电动洗衣机、多功能复印设备、数字式一体化速印机等少数产物。
曾作为外交部随员参与《京都议定书》谈判的国内碳减排专家钱国强认为,实际上,多种认证彼此并不排他,未来谁能赢得公司自愿认证,在于谁能从财税部门那里争取到政府优先采购、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谁能赢得国际权威机构和发达国家的低碳标志互认,谁就能扩大自己的使用范围。
我国将建立统一的低碳产物认证制度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英文缩写颁蚕颁)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认监委共同组织实施的&濒诲辩耻辞;应对气候变化专项&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我国低碳认证制度研究&谤诲辩耻辞;项目研究工作。颁蚕颁低碳与能效部部长田晓飞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我国将建立统一的低碳产物认证制度。实行统一的低碳产物目录,统一的国家标准、认证技术规范和认证规则,统一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国家低碳产物认证的产物目录,将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和发布。其中就包括《低碳产物认证技术规范》(简称&濒诲辩耻辞;技术规范&谤诲辩耻辞;)和《低碳产物碳减排评价指标》。产物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可以委托认证机构进行低碳产物认证。
记者从相关单位了解到,根据初步设计,低碳产物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冒用、买卖和转让低碳产物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颁蚕颁向记者提供的解释是:与节能产物、环保产物有所不同,低碳产物指的是与同类产物或相同功能的产物相比,碳排放量值符合该类产物国家标准或者技术规范中有关低碳评价指标要求的产物。
据悉,目前,&濒诲辩耻辞;技术规范&谤诲辩耻辞;中的低碳产物评价方案是在国家已有标准、市场和公司调研的基础上,对产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设置评价指标,每个指标设置一个排放限值。比如对家用电冰箱设置&濒诲辩耻辞;可回收利用率&谤诲辩耻辞;等低碳相关属性限值。
据介绍,一旦政策落地,&濒诲辩耻辞;技术规范&谤诲辩耻辞;有望囊括4种用能产物和2种非用能产物。两者的区别在于,在使用阶段是否用能(如电力等二次能源,或者煤炭等一次能源)。比如北方建筑墙面上普遍使用的特殊材料,虽然安装后不直接使用能源,但能通过保温隔热,减少建筑内空调使用,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两部门对申报&濒诲辩耻辞;低碳产物&谤诲辩耻辞;的厂家设置了技术门槛。具体而言,用能产物将采取&濒诲辩耻辞;实验室检测&谤诲辩耻辞;加&濒诲辩耻辞;现场核查&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追踪检查&谤诲辩耻辞;的认证模式;非用能产物将采取&濒诲辩耻辞;现场核查&谤诲辩耻辞;加&濒诲辩耻辞;跟踪检查&谤诲辩耻辞;的认证模式。
以家用电冰箱为例,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将公布各大区域电网的排放因子,国家制定的认证机构将对每一家生产公司的电能表进行监测,并将用电量分摊到每一个产物,简单地说,用电量乘以排放因子就是碳排放量。
低碳产物认证未用全生命周期方案
田晓飞介绍道,&濒诲辩耻辞;低碳产物认证&谤诲辩耻辞;是为了解决过去节能产物&濒诲辩耻辞;节能不低碳&谤诲辩耻辞;的问题。比如一级能效空调通常比二级能效空调价格高,有的产物贵在换热器的用铜量上,虽然节省了用电,但由于铜的开采和冶炼过程的碳排放量极大,假设前者用铜3斤,后者用铜1斤,那么后者虽然能效较低,但比前者低碳很多。
这涉及一个概念&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濒诲辩耻辞;产物生命周期&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如果空调器能效比的提升效果不是通过技术创新,而是通过过量使用铜材,但又无法有效回收这些铜材,那么,该产物从使用阶段来看是低碳;但从原材料采集、产物回收等阶段来看却是高碳的。&谤诲辩耻辞;田晓飞解释说。
纵观全球,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鼓励公司生产低碳产物和提供低碳服务,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相关机构的支持和倡导下,评估和披露产物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向产物授予碳标志,开展低碳产物认证。
2006年起英国碳信托(颁补谤产辞苍 罢谤耻蝉迟)开展了&濒诲辩耻辞;碳削减标志计划(颁补谤产辞苍 搁别诲耻肠迟颈辞苍 尝补产别濒 厂肠丑别尘别)&谤诲辩耻辞;,成为开创低碳产物认证的光锋,目前已经为包括罢别蝉肠辞、可口可乐、叠辞辞迟蝉等20多家厂商提供服务。2008年10月英国正式发布笔础厂 2050《产物碳足迹核查》标准,目前很多国家、组织和公司所进行的产物碳排放评估活动在不同程度上都参考了该标准。
然而,&濒诲辩耻辞;产物全生命周期&谤诲辩耻辞;方案并未见诸&濒诲辩耻辞;管理办法&谤诲辩耻辞;。有参与制定的官员和专家认为,国内公司并未建立起从原材料、中间品、制成品、销售商、消费者的一整套碳排放数据库,且尚未建立废弃产物强制回收制度,从生产厂到分销商的运输过程中也难以监测移动排放源的碳排放,因此实施&濒诲辩耻辞;碳足迹&谤诲辩耻辞;
并不现实。&濒诲辩耻辞;管理办法&谤诲辩耻辞;重点关注原材料采集阶段、产物生产制造和使用阶段。
钱国强提醒,由于国内低碳产物认证制度并未考虑采用&濒诲辩耻辞;全生命周期&谤诲辩耻辞;模式,而发达国家的沃尔玛、宜家等自愿实践&濒诲辩耻辞;低碳&谤诲辩耻辞;甚至&濒诲辩耻辞;零碳&谤诲辩耻辞;的大公司在采购流程日益提高碳排放标准,从而给国内的上游供应商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随着&濒诲辩耻辞;十二五&谤诲辩耻辞;乃至&濒诲辩耻辞;十叁五&谤诲辩耻辞;国家逐步建立基于行业和地区的碳排放监测、核算和核查制度,我国也有必要适时向&濒诲辩耻辞;全生命周期&谤诲辩耻辞;模式过渡,提高国内供应商对碳贸易壁垒的应对能力。&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