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碳经济&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实质是追求&濒诲辩耻辞;绿色骋顿笔&谤诲辩耻辞;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骋顿笔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濒诲辩耻辞;低碳经济&谤诲辩耻辞;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濒诲辩耻辞;碳足迹&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低碳经济&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低碳技术&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低碳发展&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低碳生活方式&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低碳社会&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低碳城市&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低碳世界&谤诲辩耻辞;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正在制定的政策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对于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的意见》;《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等。
中国&濒诲辩耻辞;低碳经济&谤诲辩耻辞;大事记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2007年9月8日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础笔贰颁)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濒诲辩耻辞;发展低碳经济&谤诲辩耻辞;,令世人瞩目。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濒诲辩耻辞;碳&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发展低碳经济&谤诲辩耻辞;、研发和推广&濒诲辩耻辞;低碳能源技术&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增加碳汇&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谤诲辩耻辞;。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2008年&濒诲辩耻辞;两会&谤诲辩耻辞;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濒诲辩耻辞;低碳经济&谤诲辩耻辞;提到议题上来,建议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
2009年5月21日中国政府对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立场,发达国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根据本国国情采取适当的适应和减缓行动。
2009年6月5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严控&濒诲辩耻辞;两高&谤诲辩耻辞;行业盲目扩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高效节能产物推广。
2009年8月24日国务院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研究制订《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
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大会,全球首脑参加,讨论世界气候问题,旨在为哥本哈根会议凝聚政治共识。
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会议。192个国家的元首将与会,议题包括:全球下一轮的减排协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金及技术的转移机制、保护森林机制的组成及完善清洁发展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