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每年有如此之多的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在呼吁绿色消费,也有不少人选择了绿色消费,但绿色消费仍然难以在我国全面推广下去。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3个方面来分析原因。
一是人们的意识还不到位,个人消费需要对环境负责任的观念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虽然有绿色消费的意识,但离真正转化为绿色消费的行动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在就餐时依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餐盒;购买生活用品的时候,基本不用环保购物袋;扔垃圾的时候没有进行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区分;有时候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等。
二是管理机制上的缺失,许多产物至今没有统一的绿色检验标准、认证机制,导致绿色市场上鱼目混珠的现象出现,使一些消费者失去购买绿色产物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国内绿色产物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比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产物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目前绿色产物的品种也不够丰富,尚不能满足人们生活消费的需求。
三是不少公司没有承担起自己的公司社会责任。公司市场推广的方式,是尽可能地让人们多消费,但这种推崇奢华、过度消费,消耗越来越多自然资源的导向是有问题的。同时,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一些家居公司通过各种虚假宣传和假的绿色产物证书“忽悠”消费者。 如果以上3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绿色消费将无从谈起。那么,怎样才能让绿色消费真正“绿”起来?笔者非常赞同一个看法:应长期加强环境教育,让公众了解过度消费的弊端,使绿色消费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推动绿色消费,比如建立绿色超市,把生产过程中超标排放的产物分门别类摆放,使消费者不去选择这些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