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积极推动有关工作,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示范基地创建过程中,江苏省认真组织、严格把关,精心筛选,有力有序地开展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优选推荐工作,示范基地创建和发展取得突出进展。
一、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情况
截止目前,江苏省已有7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5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主要集中在软件、电子信息、物联网、新材料、光电、节能环保、智能电网、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江苏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显示)、江苏徐州市(工程机械)、江苏南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江苏宜兴(环保装备)、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集聚集约和创新发展的示范引领效应凸显,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规模突出。2010年国家级示范基地销售收入总额1.3万亿元,单体规模基本上都在1200亿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达到4600亿元。
二是创新能力较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41个,研发投入约228亿元,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1.75%,有效发明专利1906件。
三是集聚效应明显。基地内示范产业销售收入5844亿元,占基地全部销售收入比重达45%,其中宜兴环保产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82%。
四是集约水平较高。单位土地平均产值均超过3000万元/公顷,3000-4000万元/公顷2家,4000-5000万元/公顷2家,5000万元/公顷以上3家,其中最高的徐州工程机械产业达7625万元/公顷。
五是支持力度较大。地方政府财政支持资金超过5亿元,大部分支持金额都在2000万元以上,最多的1家达到3亿元(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398个(其中国家级平台7个)。
二、主要工作举措
1.搭建工作班子。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示范基地的同时,江苏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将创建省级示范基地作为年度常规工作,专门成立了创建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领导小组,由省经信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并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有关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规划处,具体负责受理申报材料、组织审查评审、支持政策研究以及基地后续跟踪管理等工作。
2.组建专家库。专家库主要包含行业类专家和综合类专家,其中,行业类专家由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以及新兴产业等领域专家组成;综合类专家由综合经济、科技、节能、安全、环保等领域专家组成。
3.健全工作制度。借鉴国家工信部做法,研究出台了《创建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意见》,制订了《创建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程序》,进一步明确了示范基地的创建原则,规范了评审工作程序。
4.配套激励政策。专门针对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基地开设财政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对通过评审的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主导产业骨干公司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按国家级、省级两档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同时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对示范基地给予重点指导和支持。
5.加强监督检查。每次会议邀请委纪检监察部门派员参加,对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进行全流程监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评审工作程序,确保创建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三、示范基地创建的经验做法
江苏省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和推进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规定,保证优选推荐结果。在优选推荐工作中,坚持规范运作,从创建条件、组织申报、评审程序上严格把关,以保证推荐和评审质量,确保评审结果的公平公正。
二是建立后备梯队,推动工作规范有序运作。按照国家、省级和省级后备三个层次,推进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从省级重点培育产业基地中,优选产生省级示范基地,从省级示范基地中,优选推荐申报国家示范基地,并严格按照梯次进升,不是省级示范基地的,不能直接申报国家示范基地。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叁是确立总体目标,强化示范引领效应。示范基地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基地,要着重发挥其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此,江苏省&濒诲辩耻辞;十二五&谤诲辩耻辞;期间,把示范基地创建目标设为100家,并且数量应呈逐年递减趋势,以防过滥过多而造成负面影响。
四是注重产业导向和布局,促进产业和区域协调发展。在示范基地评审和推荐工作中,更加注重突出新型工业化导向和产业示范引导作用,优先考虑新兴产业,其次考虑在全国同行业比较优势较为明显的传统产业,并根据全省产业发展布局,适当考虑区域平衡,重点支持沿海开发,对沿海地区产业集聚区予以适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