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诲辩耻辞;经核证的碳减排量&谤诲辩耻辞;、开发和投资碳减排项目。该公司2008年以10欧元一吨的价格购买了宝钢高炉煤气发电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每年150万吨,连买5年。
华能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排放、碳标签、碳金融等,现在算起来不是件靠谱的事,发达国家忽悠的成分居多。”
该人士表示,“碳排放”不仅核算难,统计、监管、核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还是空中楼阁。
中国公司的应对
“‘碳标签’对政府来讲是件操作非常简单的事,但对公司来说,势必造成比较大的负担。”林伯强认为,“碳标签”不是一个短期内说说就能马上做到的事,中国公司需“未雨绸缪”。
&濒诲辩耻辞;试想一下:产物上如果标明了碳足迹,消费者愿意购买普通产物,还是愿意选择&濒蝉辩耻辞;碳标签&谤蝉辩耻辞;产物?答案显而易见。从这个角度上讲,即使&濒蝉辩耻辞;碳标签&谤蝉辩耻辞;不是强制性标准,久而久之,消费者也会形成习惯,自觉购买&濒蝉辩耻辞;碳标签&谤蝉辩耻辞;产物。&谤诲辩耻辞;
哪些公司需要碳排放呢?“高能耗高污染公司;需要主动提升公司形象的公司,诸如大型国有公司;产物被要求零排放的公司,诸如制造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外企、优秀民营公司;零排放活动会议、展览等其实都需要碳减排、碳中和。”济丰集团副总裁苏崇武告诉本报记者。
“因为目前国际社会暂无国家级强制性的‘低碳’进口型约束,所以公司应对减排更多是从降低公司成本、提高竞争力和公司社会责任的角度去进行。仅仅是少数几个跨国公司,对某些产物的排放有一个较为环保、低碳的要求,而且大部分也仅针对于自己旗下的商品提供方。”朱俐说。
记者了解到,上海东锦饮品对其所有办公区域、厂房、库房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包括锅炉、用电、叉车、生产过程、污水处理和消防等排放进行碳中和,成为国内首家饮料碳中和公司。
此外,还有很多知名公司在自愿减排领域也做了很多开创性的探索和尝试。包括天平汽车保险、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百度、中国光大银行、雷克萨斯汽车、方兴地产等。
“从碳排放到碳交易市场再到低碳化要求,全球对于碳排放的控制正在从科学考证、政治博弈环节过渡到规则细化和提高可行性的环节。”朱俐对本报记者说,“从长远来看,碳标签的真正实施,将带动供应产业链,尤其是消费品行业,发生重大变化,会对整个产物制造与供应链形成巨大压力。”
“而低碳化发展和转型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对于现阶段中国的出口外贸型公司,我们建议,尽早建立国际化的、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和碳资产盘查,提高节能环保意识,推进节能认证或低碳认证,进行具有国际公信力的碳中和行动,提升公司社会责任和公司美誉度,积极应对‘碳标签’的国际倒逼压力,利用低碳转型过程帮助公司实行成产、运输、销售的合理化和低碳化。”朱俐说。
相关链接
碳标签,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命周期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物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物的碳信息。
碳足迹(Carbon Foot print)的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产物或服务在生产、提供和消耗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又叫做产物碳足迹;二是仅指公司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又称为公司碳足迹。产物碳足迹比公司碳足迹蕴含的概念要广些,包括了产物自身消耗(及处理)时排放的温室气体,还包括了生产产物的必要投入。而公司碳足迹只局限于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所以又用“隐含足迹”的术语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