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山西、河南之后,内蒙古、陕西、贵州等中国西部能源富集区陆续揭开煤矿公司兼并重组大幕。业内专家称,这将加快中国西部能源基地建设进程,提升国家能源保障水平。
长期以来,作为中国重要能源输出地的西部地区,能源产业集中度不高,尤其是煤炭产业,小煤矿占比大,技术装备水平低,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内蒙古有煤炭公司353家,陕西522家,贵州则有煤炭公司和矿井1660个。
根据规划,3年内,内蒙古、贵州的煤炭公司将兼并重组至100家和200家以内;陕西则计划6月底前控制在120家以内。
据贵州省能源局局长付京介绍,作为国家大型煤炭云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贵州有各类性质煤炭公司(集团)1441个,其中,规模以上煤炭公司集团仅有59个。近两年,贵州一直在进行煤炭行业整合,但侧重点是整合资源;相比较而言,此次兼并重组的重头戏则是公司大整合。
付京说,根据计划,到2013年底,贵州将建成1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煤炭旗舰公司集团,2个年产3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公司集团,3个年产1000万吨以上。使年产500万吨以上的煤炭公司集团产量达到全省煤炭总产量的60%以上。
相比贵州,内蒙古自治区自2005年开展矿产资源整合以来,前后6年时间共整合关闭煤矿近800处、非煤矿山1600多处。通过整合与技改,原煤产量由2005年的2.6亿吨增加至2010年的7.87亿吨。到2013年,内蒙古将形成1至2户亿吨级、5至6户五千万吨级、15至16户千万吨级的大型煤炭公司。
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富集,也是中国重要战略资源接续区,承担着&濒诲辩耻辞;西电东送&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西气东输&谤诲辩耻辞;等重要使命。贵州省社科院教授熊宗仁认为,到2020年,西部地区将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建设成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这就需要提高能源产业集中度和发展水平,提升能源保障水平,确保国家能源战略安全。
&濒诲辩耻辞;推进煤炭公司兼并重组,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不但要做,更要做好。&谤诲辩耻辞;熊宗仁说。
与山西、河南等地相比,在兼并重组的方式和主体等方面,西部地区则显得更为灵活。贵州省能源局总工程师胡世延介绍,兼并重组中,贵州鼓励各种所有制煤矿公司以及电力、冶金、化工等公司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兼并重组。
在兼并重组主体方面,还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和民营煤矿公司成为兼并重组主体,支持优势公司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目前,河南煤化、山东兖矿、徐矿集团等59届实力较强的大中型煤炭公司参与到贵州煤炭公司兼并重组。
业内人士认为,兼并重组将加快西部能源基地建设进程,提升煤矿安全保障程度。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建立安全监管机制,因为部分即将被整合的煤矿可能会突击生产。短期内,安全生产的基础不会有根本性改变,兼并重组时期往往也是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和高风险期。
目前,内蒙古、贵州等地都在强化兼并重组主体公司、被兼并公司和监管部门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付京说,必须严格落实责任,煤炭产业既要发展,也要安全。(王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