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于2023年3月31日在北京主办召开的2023中国绿色经济年会,选择北京朝阳环境集团作为城市环境服务与循环经济领域双碳行动的代表,报告分享产业“双碳”行动经验与方案。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名誉主席沙祖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国际绿色经济协会首席专家刘燕华,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特邀理事长、原国务院国有大型公司监事会主席赵华林,国家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材料工业司原司长周长益,联合国工发组织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主任关成华、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双碳政策处处长熊哲等领导嘉宾分别作主题致辞与主题报告。
大会由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原副司长马荣与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执行会长邓继海分别主持。
北京朝阳环境集团董事长皮猛在大会作《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实践》的产业“双碳”报告。
皮猛认为,双碳背景下,要在减污降碳方面挖掘新潜力。生活垃圾处理减碳潜力提升,每焚烧1吨生活垃圾减排温室气体0.28吨二氧化碳当量,“十四五”生活垃圾焚烧能力提高2万吨/日,碳减排潜力204万吨。每厌氧处理1吨厨余减排温室气体0.52吨二氧化碳当量,“十四五”生活垃圾资源化能力提高3000吨/日,碳减排潜力57万吨。每回收利用1吨废纸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5.42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回收利用1吨废塑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0.36吨二氧化碳当量。
皮猛介绍了朝阳环境集团从一座垃圾填埋场逐步建设成为综合性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历程,并以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例,剖析减污降碳协同发展路径。朝阳环境集团定位是专注固废处理、资源循环利用和城市环境服务的综合性公司集团,目标是打造成为领跑型的生态环境公司。从核心技术来讲,目前拥有垃圾焚烧,包括城市有机垃圾处理、建筑垃圾等1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1项实用新型专利。依托全方位、立体化的产业体系,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每天5800吨,餐桌厨余预计能达到1200吨,绿色电力的供应能力每年大概供应国网10亿度,油脂供应能力大约每年2800吨。目前已形成各类废弃物协同处理产业体系,形成高效能源梯级利用体系,对于降碳有着很好作用。
皮猛表示,下一步,北京朝阳环境集团将挖掘绿色能源潜力、优化结构,从清洁低碳技术发展到能源供应服务,再到能源信息化,最终形成能源运营服务的迭代升级发展。解决体系和低碳园区的综合实施方案,也将从简单的设施运营到数字化的应用体系、到园区整体的解决方案,最终要打造零碳园区这一发展路径。
2023中国绿色经济年会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主办,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绿色交易所等单位共同支持。国家部委专家、政府部门代表、行业专家与产业界代表200余人出席会议。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数字平台进行了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