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气候贸易与绿色经济|国家商务部原副部长钱克明:中国除了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中的碳治理,还要加快推动对外贸易绿色化转型。
协会要闻
IGEA
2024-09-19
1230 浏览
9月12日上午,作为2024年服贸会首场主题论坛-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在首钢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论坛由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牵头主办,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落基山研究所、首都会展集团联合主办。来自联合国系统、欧盟与美国、德国、巴西的国际代表,与中国各行业专家、公司家,以“气候贸易碳关税与绿色竞争力”为主题,深入探讨“气候行动、国际贸易与绿色经济”的协调与融合发展,共同寻求促进全球经济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方略和路径。国家商务部原副部长钱克明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
讲话全文整理

贸易和气候变化关系非常大,世界银行曾经发布一份报告,全球的碳排放大概有1/4和贸易相关,最近贸易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探讨在全球是热门话题,最热门的是去年的欧盟推出的碳边境调节机制。今天给大家报告的题目叫做《国际贸易当中的碳排放治理路径、全球模式与中国的策略》。主要报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碳排放治理模式,二是在此方面中国怎么办。随着大家对于贸易领域,碳排放问题越来越关注,国际上对于贸易领域碳治理的规则和机制,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框架,总体可以概括为叁个基本框架:1.多边激励机制;2.单边惩罚机制;3.市场交易机制。主要是以奥罢翱的环境产物协议谈判为代表,2014年中方、美国、欧盟总共14个奥罢翱的成员国正式启动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个谈判主要是推动对环境产物的免税和自由贸易,推动全球环境产物的扩散、贸易,包括产物服务的自由贸易。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既包括低碳、低排放产物,也包括传统低污染的产物。去年6月份在日内瓦原来沙大使工作的地方,奥罢翱工作的总部,第四届贸易与环境周上透露的信息,范围又得到进一步拓展,下一步奥罢翱将通过推动环境产物的谈判和贸易调整帮助解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叁种环境问题。国际上主要关注碳排放问题。WTO还关注环境的污染问题,包括日常老百姓关注的污水问题,周边的PM2.5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环境问题不仅包括碳排放,还包括日常的环境污染,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的价值,范围非常广。很遗憾的是,这个谈判至今谈了18轮,由于种种问题,包括各方的意见不一样,发达国家有自己的主张,他们的环境已经搞的很好,更关心的是大气环流的变化,家门口的污染环境已经解决了。而发展中国家还关注自己,平衡好自己的发展问题,包括家门口的污染问题,也包括生态保护问题。美国的意愿不足,还有其他问题。这是美国着名的智库总结的叁点结论,目前来看,各方的谈判意愿逐渐增强,有望在近期再启环境产物的谈判。我个人特别寄希望多边的机制,任何单边的机制都会产生贸易摩擦和各方分歧,在多边场合和多边框架下,大家寻求共识,考虑各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发展现状以及资金和绿色技术的进步情况,综合采取大家能够达成的共识,更加公正合理的协议,共同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以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为代表,关注碳排放,对环境污染,生态问题是不关注的。实施步骤:2023年10月1日试运行,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的学者进行初步的研究发现,这个机制2016年1月1日以后再向欧盟出口粗钢产物,需要每吨支付37.26欧元的费用。到2034年以后,粗钢的出口需额外支付140.13欧元的费用,这是对中国初步的影响评估。我个人对这个机制也是比较推崇,碳排放,碳交易市场。中国已经分成强制性的交易市场和自愿自主的交易市场相结合的体制。这个市场在全球发展也很快,目前全球有58个碳交易市场,现在还是分散的,还是一种单边的。我寄希望于今后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能把碳交易市场推向扩展至全球,也算是多边的机制。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中的碳治理(国际合作),主要有叁个路径。一是参与多边谈判。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协商一致,才可以推动全球环保技术,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生态保护的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国在奥罢翱中对环境产物协议的谈判一直在积极推动。提出两个清单,一是对高水平国家,二是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充分考虑到公平性和合理性。希望中国下一步更加积极谈判,充分考虑它的公平性,包容性和合理性,促进环保产物清单的扩维。二是灵活应对碳边境的单边碳关税。包括公司要做好准备,包括碳的定价,碳关税的核算等方面要加强沟通。另一方面,防止发生贸易摩擦,同时要加强国内的减排措施,顺应欧盟的变化。因为这是一个单边机制,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只能加强沟通,相互理解,争取对关税的比较公正合理的核算办法。同时加强国内贸易的绿色化转型。 叁是大力发展好国内的碳交易市场。现在的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是对电力方面,希望今后扩展到更多的其他行业。首先,国际形势所迫。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关注日益增强,绿色贸易成为国际贸易新的趋势。奥罢翱最近总结了未来国际贸易有叁大趋势,一是服务贸易的发展,未来服务贸易在增速上快速发展。服务贸易的比重会越来越增加。二是绿色化发展,绿色贸易快速发展。叁是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未来这叁大趋势,将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这是国际形势所迫,必须顺应这个形势,以免在国际竞争当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第二,国内发展的需要。中国已经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的一般性辩论当中宣布了“3060”双碳目标。而发展绿色贸易,是实现这一目标非常重要的途径。贸易在国内构建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当中,起着枢纽作用,它是连接国内大循环和国外循环,“双循环”的关键枢纽。中国的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一直在30%以上,去年达到32.1%。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国民经济要绿色化发展,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如果贸易领域缺失的话,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通过绿色贸易的发展,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第叁,国内现在推动绿色贸易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基础。首先,是从政策层面看,中央已经从多个文件里面提出发展绿色贸易。商务部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当中,把发展绿色贸易,构建绿色贸易体系作为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以来,各级政府推出了绿色贸易发展的举措,比如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拓展绿色贸易新的增长点,把绿色贸易作为中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据媒体报道,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安徽、辽宁等,据不完全统计,也纷纷部署了绿色贸易发展的具体措施。可以预见,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绿色贸易将加快探索和发展,必将形成贸易新的增长力和新的竞争力。现在提的是“新质生产力”。贸易有传统的老叁样,服装、家具和家电,一直在全球保持第一。我们已经连续9年在新叁样里面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和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到全球60%,市场份额也是全球60%。太阳能供应链体系一直是全球第一,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以及一些组件都达到世界产量的80%,为我们发展绿色贸易,绿色经济,奠定非常好的产业基础。特别是最近工信部联合其他7个部委发布了《对于加快推动中国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以后工业品的供应链体系要加快绿色化转型。产业的发展为中国绿色贸易的发展奠定非常好的支撑基础。第一,政府和公司双向协同发力,共同推动中国产业绿色发展。从政府角度来说,形成有利于绿色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简单说,就是建立和健全“叁个体系”:一是标准认证及指标统计体系。统计体系是一个风向标、指挥棒,把这个体系建立起来,大家就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二是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规则制度体系。国际的高标准,结合国内的自主改革进程,包括发展阶段,发展状况,逐步推进,包括我们的补贴体系逐渐绿色化转型;叁是绿色贸易促进体系,包括展会,对外的宣传,都要绿色化。第二,引导传统贸易的转型。特别是选择一些国家经济开发区包括绿色贸易试点试验,逐步将现有的出口支持政策逐步绿色化。第三,加强绿色投资和技术的合作,加强标准绿色化项目方面的引进和输出,特别是深入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我们反对单边强征碳关税,一定要防止把应对气候变化演变成贸易保护工具,或者新的绿色壁垒。而且坚持各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呼吁尽量在多边的框架下加大谈判的力度,逐步引导规则的制定向更加包容,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方向转变。一,对公司而言,下一步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及时调整出口策略。特别是关注近期包括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在内的对于退出碳关税的进展,主动做好各项准备。二,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物的竞争力,特别是增加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要与科研大学加强合作,推动产物的升级换代,提高产物的能效比和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提高产物的绿色性能和附加值。叁,优化管理,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推动公司自身整个供应链体系绿色化。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公司的绿色形象。包括绿色营销,参与绿色的认证等。五,利用好国家的政策扶持。随着中国绿色经济的深入发展,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和绿色贸易发展的政策相继推出,公司要密切关注各个部委推出的支持政策,积极利用这些政策,帮助公司实现绿色化转型。六,推动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转型。数字化、智能化不仅是未来贸易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绿色转型非常重要的工具。数字化、绿色化包括无纸化,本身就是绿色的转型。